阳光鹿童康复中心
导航
阳光鹿童康复中心
搜索
关闭导航

运动康复丨带孩子进行跨阶段的康复训练容易引发的问题

对于孩子的康复训练,我们一直与大家强调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情况,遵循儿童运动发展规律进行。如果不这样做,选择带孩子进行跨阶段的康复训练,又会导致什么问题呢?本次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

 

儿童运动发育规律(从头到脚、从近到远、从粗大到精细)是人类在进化中形成的、最科学、最高效的神经肌肉系统构建模式。脑瘫孩子由于脑部损伤,无法自发地完成这个流程,而康复的目的就是在外界引导和辅助下,模拟并促进这个流程的完成。

 

如果孩子的运动康复不遵循儿童运动发育规律,不仅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

 

1、强化异常运动模式

例如,一个孩子还无法在俯卧位下稳定地抬头和用前臂支撑(发育中的“俯卧抬头”和“肘撑”阶段),就强行让孩子练习坐或站。那么孩子为了保持不倒,就会使用异常的代偿模式,如双腿紧紧内收夹紧、脚趾蜷缩、脊柱过度后伸或前屈、肩膀耸起等。

 

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坐住/站稳”,而忘记了如何用正常的肌群发力,而异常模式也会被大脑当作“正确”的模式反复强化和固化,形成“习惯性”代偿,并变得越来越难以纠正。

 

2、导致或加重肌肉挛缩与关节变形

孩子异常的运动模式会产生异常的力学负荷。例如,在髋关节周围肌力不平衡的情况下(如内收肌过紧、外展肌无力),强行让孩子练习站立和行走,会极大地增加髋关节脱位的风险。

 

又或是在足踝肌力不足时走路,容易导致足内翻、足外翻等问题。而长期的异常姿势也会导致孩子的肌肉、肌腱和软组织缩短,形成不可逆的关节挛缩变形。

 

3、阻碍正常运动技能的习得

带孩子进行康复的大目标就是让孩子获得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功能性运动技能(如行走、跑跳),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跳过基础,直接追求高阶技能就如“空中楼阁”。

 

例如,对于孩子的行走训练,忽略躯干旋转、重心转移等基础训练,直接让孩子在学步车里“走路”。这样可能会让孩子学会迈步,但却无法获得良好的平衡能力和协调的四肢交替模式,从而导致孩子走路姿势异常、容易摔倒,且对于跑步、上下楼梯等更复杂的技能学习困难。

 

这样习得的“行走”可以称为“会走”,但却走得不好、不稳、不持久,并且功能实用性很差。


因此,建议大家在孩子康复期间,对于孩子的康复训练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遵循儿童运动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帮助孩子稳步提升,切勿因着急等原因盲目带孩子进行跨阶段的康复训练。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

北京阳光鹿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120236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