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两者(语言与思维)要共同发展,所以在孩子言语康复期间,大家也不要忽视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本次,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日常培养/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小游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语言能力与认知较弱的孩子,大家可以先从日常互动入手,比如在与孩子相处时大家可以通过夸张地使用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绪、意图与想法,并鼓励孩子也这样做,从而锻炼孩子理解非语言意图推断与情绪认知的能力。
或是在日常与孩子相处时多关注孩子,跟随孩子的目光或手指的指向,与孩子一起观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并用简单的词、声音或手势描述,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分享注意力与建立联系的能力。
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与认知时,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情况与兴趣,带孩子进行简单的游戏来培养、锻炼孩子的能力,如:
分类游戏:准备孩子熟悉的物品或物品图片,然后让孩子按类别进行分类(这也是逻辑思维和概念形成的基础),后续随着孩子能力提升,大家还可以带孩子进行排序游戏,比如准备3、4张描绘简单日常活动顺序的图片,打乱顺序后再让孩子按正确顺序排列,以此来锻炼孩子的时间顺序感、因果推理及叙事思维。
配对游戏:可以从相同实物配对开始,慢慢再过渡到图片配对,然后再到关联配对(如牛与牛奶、牙刷与牙膏等),锻炼孩子的识别相同、相似以及关联的能力。
拼图与构建游戏:与孩子进行拼图或搭积木游戏,进行拼图时可以先从简单的大块拼图开始,然后再逐渐增加难度(提升拼图块数),而“搭积木”也是如此,但在玩法上可以让孩子自由搭建或按简单图示搭建,从而锻炼孩子的空间感知、手眼协调、问题解决、计划性及视觉分析能力。
找不同游戏:进行游戏时可以准备两个孩子熟悉且较为相似的事物让孩子找不同,也可以准备两张进行找不同游戏的图画,让孩子找不同或找相同,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细节关注以及比较能力。
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游戏:比如用玩具电话假装打电话、用玩具餐具喂娃娃、推玩具车等,帮助孩子理解物品功能和社会角色,又或是模拟日常生活场景、情境,如假装做饭、吃饭、购物、睡觉等,以此来促进孩子的象征性思维、想象力、问题解决及社会性理解。
除此之外,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与孩子进行“思维对话”,比如在穿衣服时,可以拿出白色、蓝色两身衣服让孩子选择,在孩子选择后再问孩子为什么选择这个颜色的衣服,或是在吃饭时将少量饮品洒出“呀!水洒了,怎么办?”然后看向孩子,用表情/手势邀请孩子给出意见“需要抹布”接着大家再问“抹布在哪里?”等待孩子给出意见“在厨房!”等。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