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构音障碍主要是由于发音器官的结构性异常导致的,如唇腭裂、舌系带过短、神经损伤、听力损失等。因此专业言语干预是基础,而家庭干预则是要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本次,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日常在家对孩子进行辅助干预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日常沟通方法
日常与孩子交流时,可以采用面对面交流,在过程中要放慢语速(给予孩子接收信息的时间),用清晰话语(还可以配合适当的夸张口型或语调等)与孩子对话、交流。比如,在吃完饭后,可以与孩子面对面坐下,用相对缓慢的语速与清晰的话语和孩子聊一聊开心的事情。
采用这种方式与孩子交流,可以让孩子清晰看到大家的脸、嘴唇、舌头等部位的位置与运动,而缓慢的语速可以让孩子有一定的时间来处理语音信息。如果在交流过程中大家想要强调某些目标音的话,还可以通过用较为夸张的口型、发重音、拉长音等方式进行强调。
2、口部运动练习
对于孩子口部运动的练习大家可以融入到生活中,或是跟随孩子的兴趣将练习融入到游戏活动中。比如,在生活中为孩子提供需要充分咀嚼的食物,鼓励孩子用两侧牙齿咀嚼,从而锻炼下颌力量与协调性,或是让孩子用吸管喝不同稀稠度的饮品,锻炼孩子口腔肌肉。
又或是通过吹泡泡、吹纸球比赛等小游戏锻炼孩子的气息与唇部力量,通过扮鬼脸、表情模仿等互动游戏来练习口部动作,如咧嘴、噘嘴、抿嘴、鼓腮帮、吐舌、舔唇等口型、动作(可根据专业人士的意见进行)。
3、改善听觉辨别练习
除了在与孩子交流时通过夸张、重音、拉长音的方式来强调目标音外,大家在生活中还可以与孩子进行一些辨音类的游戏活动。
比如,说两个相似音的词(如“兔子”和“肚子”)让孩子判断是否相同,或是根据练习内容准备相应的图片,在大家说出词后,让孩子指出相应的图片等。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情况,与孩子进行一些带有简单指令的小游戏。比如,与孩子进行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一位家长发指令(如拍手),一位将陪着孩子根据指令做动作(做拍手动作),过程中所发的指令可以包含目标音。
最后,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比如强迫孩子在很多人面前说话、过度纠正每一个错误等,与孩子相处时要专注于孩子想表达的内容,积极回应孩子,不要去纠结孩子的发音是否完美,同时对于孩子的任何尝试与微小进步(言语方面)大家都要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