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鹿童康复中心
导航
阳光鹿童康复中心
搜索
关闭导航

语言干预丨生活中帮助孩子从非语言表达过渡到语言表达的小方法

在言语康复期间,孩子出现“已经会说简单的词汇,但还是会用手势、动作等方式进行表达”的情况该如何改善?

 

对于这一情况大家一方面要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干预、教学,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改善这一情况,大家在生活中还可以通过一些适合孩子的方法帮助孩子改善。

 

本次,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在生活中帮助孩子从非语言表达过渡到语言表达的小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如能发音、模仿语音、理解简单词汇)后,大家就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来帮助孩子从非语言表达过渡到语言表达。对此,大家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与建议。

 

1、积极回应孩子的语言尝试

大家在生活中与孩子相处时,对于孩子任何的语言尝试(试图发音、模仿词语等)都可以给予孩子热情、积极的回应/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说话是有效的、有好处的”,从而增强孩子尝试说话的意愿。

 

2、示范语言

这里所说的“示范语言”是指在孩子用非语言(手势、动作、拉扯等)进行表达时,大家可以将非语言转换为语言,并简洁、清晰的说出来,为孩子进行语言示范。

 

比如,孩子在通过指着牛奶表达想要喝牛奶时,大家可以说:“牛奶!宝贝想喝牛奶!”,又或是孩子拉大家到玩具收纳箱,大家可以说:“玩具!宝贝想要玩具!”等。过程中大家可以将目标词汇(牛奶、玩具等)说的慢一些、声音大一些,也可以配合夸张的语调、口型等。

 

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将非语言表达的意图与对应的语言表达词汇进行精准匹配,同时提供直接、相关的语言模型,通过一次次的示范、强调,让孩子逐渐理解“这个想法/要求可以用(说)这个词汇表达”。

 

3、制造沟通需求

在制造沟通需求方面,大家在生活中可以跟随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利用不同的生活场景、情境,通过一些适合孩子的小策略来制造。对此,大家可以根据日常实际情况与孩子当下的实际能力、兴趣情况参考以下实施策略。

 

提供选择:在实施时不要问开放式问题(如“你要什么?”),而是要为孩子提供两个(或以上)具体的、孩子熟悉的事物,然后等待并鼓励孩子进行回应,比如,孩子想要吃苹果时,大家可以拿出苹果与香蕉问孩子:“要香蕉还是要苹果”,然后鼓励、引导孩子选择、回应。

 

制造障碍:如在孩子用手势、拉扯等方式进行表达时,大家可以故意假装不明白孩子的意图或是故意给错,也可以将孩子喜欢的零食或玩具放在孩子看得到却拿不到的地方等方式,创造孩子需要开口表达或求助的情境。

 

游戏教学:可以跟随孩子的兴趣与孩子进行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控制孩子渴望继续的玩具或互动,来创造孩子需要说话的情境。比如,在举高高的过程中突然暂停,然后看着孩子鼓励孩子表达,又或是在进行轮流游戏时控制着玩具看着孩子,鼓励、引导孩子表达等。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生活中帮助孩子从非语言表达过渡到语言表达的小方法,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参考,建议大家在对孩子进行干预、教学前先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通过适合孩子的方式进行。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

北京阳光鹿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120236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