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康复期间,当孩子进步比较小,家长就会忧虑,从而会考虑让孩子换个康复方法或是换一家康复机构,但有时即便更换了方法或机构,孩子还是没有明显进步。对此,到底该如何做呢?本次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下,并会分享大家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孩子的运动康复,大家要了解,一方面每个孩子都会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不建议大家在孩子康复期间,将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对比,可以多与孩子的康复老师交流沟通,了解通过哪些方式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康复效果,并根据自身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实践。
另一方面,孩子的康复进展也会出现阈值效应,比较明显的就是之前一个阶段孩子的进步很明显,但到了某一阶段,孩子的进步就变得缓慢了,就像进入了“平台期”,因此很多孩子的进步都是呈阶梯式的。当然有些孩子的情况也可能是由于康复方法的问题,导致的进步缓慢或停滞。
那么,大家该如何判断是哪种情况呢?对此,如果大家正在面对这一情况,那么大家要综合多维度观察孩子的情况,并带孩子进行专业的检查、评估(进行结果对比)。
比如超过3个月孩子的进步微乎其微,甚至出现了退步(异常代偿加重等)或是出现了新的不良姿势等。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康复方法与孩子不匹配,对此大家就需要与专业人士沟通,对孩子的康复方法、训练项目等内容进行调整,或考虑更换机构。
注:如果训练项目对于孩子来说较难的话,也会导致孩子出现进步缓慢或停滞的情况,同时孩子还会出现训练时不配合或是排斥、逃避训练的情况。
因为,如果孩子的康复是由于阈值效应进入了平台期(普遍持续1-3个月),但在此期间孩子还是会有一定的进步,比如能够更熟练完成已掌握的训练动作、做动作时更加稳定、耐力与协调性有所提升等。
要是大家在带孩子进行康复期间还没有遇到这一情况,建议大家在定期带孩子进行检查、评估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用视频定期记录孩子的运动表现,同时还可以标注时间、辅助程度等细节,通过量化对比,大家不仅能够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当孩子出现进步缓慢或停滞时,大家也能更好地进行判断。
在孩子康复期间,大家一定要与专业人士保持沟通交流,根据专业人士的意见带孩子进行生活化练习。不要将孩子的康复全权依托于康复机构,一方面由于大家的“不了解”会在大家在进行选择或判断时造成困扰,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仅可以机械完成训练动作却不能在生活中应用的情况。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