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进行言语康复期间,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语言干预是一种相对高效的方式,能够集合孩子的兴趣与语言发展需求,更好的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本次,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通过游戏对孩子进行干预的优势与实施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比“一板一眼”的干预训练或是教学,通过游戏对孩子进行干预、教学,能够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参与,有助于强化孩子语言记忆,而游戏的趣味性也能够有效降低抵孩子的触情绪,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语言活动。
同时,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感,促使孩子更愿意尝试表达,在这一情况下孩子出现错误也可以通过游戏机制帮助孩子纠正。
并且,在游戏中的互动对话或是进行角色扮演等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为孩子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帮助孩子理解语言的功能(比如请求、描述、提问等),而通过合作类游戏(需要进行轮流、协商、回应、等待等),则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社交规则和语言互动技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想要通过游戏对孩子进行语言干预或教学,需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喜好,并根据孩子的能力情况来调整游戏难度,为孩子制定个性化游戏。
而在通过游戏对孩子进行语言干预或教学时,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方式:
角色扮演类游戏
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医生看病、饭店吃饭等),让孩子扮演某个角色,然后引导孩子进行对话。比如模拟的是超市购物,可以让孩子扮演收银员,引导孩子询问“你想买什么?”并与孩子进行对话,或是让孩子扮演购物者,询问孩子“你想买什么?”,引导孩子进行描述等。
建构类游戏
可以通过积木、拼图等可以进行协作的游戏活动,鼓励孩子表达需求或描述步骤。
比如,在与孩子一起拼图时,大家可以故意缺少一块拼图,然后引导孩子进行提问或是鼓励孩子描述缺少那块拼图等。
音乐与律动类游戏
结合儿歌、节奏游戏,通过重复与韵律来锻炼孩子的语言与节奏感。比如,与孩子一起哼唱儿歌(如“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并配合拍手动作),或是与孩子进行“歌词填空”(故意留一个词的空白,鼓励孩子补充词汇),如唱“虫儿___”鼓励孩子补充“飞”。
感官探索类游戏
可以利用沙盘、水、黏土等材料进行感官探索游戏,也可以将孩子眼睛蒙上让孩子触摸、闻、品尝不同的事物,鼓励孩子描述触感、气味、味道、颜色等,从而帮助孩子扩展形容词,锻炼孩子因果表达等。
比如,将玩具藏在沙土中,让孩子找出玩具,过程中问孩子:“你摸到了什么?”“软的还是硬的?”。或是准备一些有明显气味的食物,让孩子闭上眼,然后将食物拿到孩子鼻子前,问孩子:“这是什么味道?”等。
当然,大家还可以通过规则类游戏(捉迷藏、丢手绢以及一些桌游等),来帮助孩子学习社交规则和语言互动技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前期可以由大家来引导孩子,但随着孩子能力提升,要逐渐过渡到由孩子主导游戏,同时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对于孩子完成不错的地方或方面,大家也要及时给予孩子正向的反馈,为孩子积累信息,提升积极性。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