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鹿童康复中心
导航
阳光鹿童康复中心
搜索
关闭导航

运动康复丨孩子康复过程中的常见误区与不恰当的康复方式

孩子进行运动康复一般都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大家难免会走一些弯路、陷入一些康复误区。本次,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在孩子康复过程中的常见误区与不恰当的康复方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在康复误区方面,在孩子进行康复的过程中,容易陷入以下误区:

 

1、忽视个体差异

大家要了解,即便是两个正常发育的同龄孩子,他们的运动、语言等能力也会有所差异,不会完全一致。回到孩子的康复,比如有一个孩子的年龄、情况与自己孩子相仿,很多家长会下意识地去比较两个孩子的进步。

如果自己孩子的进步没有对比对象的进步大,那么家长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对此,建议大家一方面可以与对方家长“取取经”(在家有没有做配合训练等)然后与孩子的康复老师沟通,另一方面则是加深对孩子情况的理解,多与孩子的康复老师沟通,调整心理预期,带孩子逐步进行康复。

 

2、忽视综合性发展

有些存在运动发育问题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也会存在问题或障碍,如果只关注孩子运动功能的康复,忽略认知、语言、社交、心理等方面的综合发展,那么会容易错过其他能力、发展的康复、干预“黄金期”。

由此,建议大家在带孩子进行康复前,一定要先带孩子到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如果孩子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那么在孩子进行运动康复的同时,也要根据孩子的情况与专业人士的意见,同步进行其他方面的康复干预。

 

3、忽视孩子的感受

孩子康复期间,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不关注孩子的感受,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整体康复,还有可能令孩子对康复训练产生逃避情绪,甚至会导致孩子受伤等问题。

比如,在孩子训练结束后,能够看出孩子较为疲惫,那么大家就需要与孩子的康复老师沟通,调整孩子的训练时间与训练强度等,如果不予理会,那么孩子会越来越疲惫,训练质量与康复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又或是,通过被动训练帮助孩子活动四肢时,大家要了解孩子四肢、关节的活动范围(了解范围、极限在哪),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实时观察、咨询孩子的感受,避免孩子受伤。另外,对于孩子的情绪,也要给予关注,及时帮助孩子排解负面情绪。

 

而在不恰当的康复方式方面,大家要避免以下几项:

 

1、单一训练

长时间进行单一、重复的训练,会缺乏趣味性与功能导向,还会逐渐导致孩子兴趣下降,进而影响康复效果。

 

2、过度使用辅助器具

比如依赖矫形器固定孩子的肢体,从而忽视孩子的主动运动训练,或是没有定期调整器具尺寸。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康复,还会限制孩子功能发育,甚至会导致孩子肌肉萎缩或出现皮肤压迫伤。

 

3、忽视异常姿势

很多孩子都会存在一些错误的代偿姿势(异常姿势),如翻身时挺胸踢腿、行走时呈剪刀步态、W型坐姿等。

如果不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纠正、改善,会强化孩子错误的运动模式,加重孩子的异常姿势问题,并且越晚纠正,纠正的难度也会越大。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孩子康复过程中的常见误区与不恰当的康复方式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避免一些误区,在孩子的运动康复方面少走一些弯路。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

北京阳光鹿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120236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