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行走训练,我们一直在与大家强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孩子的脚后跟落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脚后跟落地在孩子行走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在正常的行走模式与步态方面,根据人体的运动特点,在正常的行走步态中,向前迈步的脚是以脚后跟先落地,接着全脚掌落地,再随着运动过渡到前脚掌,然后再到拇趾及拇趾尖这样的一种顺序/过程进行脚底着地和离地。
而在这一运动过程中,脚后跟落地作用是增大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身体的稳定性,使走路更加稳定。所以无论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走姿势,还是保证孩子在行走时可以走稳,脚后跟落地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项。
接着,在孩子康复方面,脑瘫孩子由于肌张力异常导致其从头后颈部到背部、再到腰部、臀部、下肢后侧肌肉收缩频率增高,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的单脚或双脚足跟上提,从而导致孩子出现脚后跟无法落地的情况。
对此,大家如果在训练时不去关注孩子的脚后跟是否落地,那么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形成足趾先着地,足跟后着地的模式,进而造成伸肌痉挛,踝关节变硬,髋关节屈曲。并随着跟腱挛缩增强使踝关节内翻,足跟无法着地,形成持续的尖足,同时孩子的膝关节也无法完全伸展,导致异常姿势与步态。
并且,如果孩子长期进行不恰当的行走训练,会在大脑中逐渐形成不恰当的运动反射,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的行走姿势越来越差,甚至会走的孩子反而会随着训练逐渐走不起来了。
那么,孩子脚后跟不落地,除了会导致孩子出现异常姿势与运动模式外,还会有哪些不良后果呢?
单足跟不落地:行走会呈现瘸的姿态,导致脊柱侧弯,时间久了会影响心肺功能;
双足跟不落地:行走会呈现前挺后撅,腰背左右摆动,导致脊柱前弓变形;
除此之外,脚后跟落地是康复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判断孩子康复的指标,但却不是判断患儿康复水平的唯一指标。因为行走是由足 、踝、膝、骨盆 、躯干等关节参与的过程,闭链系统的任何环节改变都将引起整个运动链的相应变化,所以即使脚后跟落地,而行走中其他关节的不协调依然是不可行的。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