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行运动康复时,需要日复一日进行大量重复、枯燥的运动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孩子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大、不配合训练等问题,会令家长十分烦恼,尤其是在家带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对此,该如何应对呢?这里有一些建议,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酌情参考。
对于如何提升孩子在训练时的主动性与配合度,结合了孩子的年龄、表现特征等因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孩子普遍存在这几个特点,包括年龄小、情绪化、配合度低、被动训练占比较多、持续关注时间较短。对此,还是建议大家从孩子的兴趣喜好入手,采用游戏的形式带孩子进行训练,如果以强硬的态度让孩子进行训练,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
但为了避免大家在利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引导孩子进行训练时,出现“不给孩子事物时孩子闹情绪,给了孩子事物训练又进行不下去”的情况,大家可以在引导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时,参考以下的方式或思路。
例如,利用孩子喜欢的玩具作为引导物,引导孩子进行翻身训练。对此,大家可以根据孩子喜好准备一个能够发出声音的玩具,在进行翻身训练时不要拿着玩具引导孩子或是直接将玩具给孩子,可以将玩具放在孩子身体一侧(孩子呈仰卧位/平躺),引导孩子向玩具侧翻身,并在孩子翻到玩具侧后引导孩子用手拍一下玩具(玩具可以是被拍时发出声音或是被拍时停止发出声音),然后再将玩具放到孩子的另一侧,如此反复。
如果孩子进行了几次翻身后会失去兴趣,那么再次引导孩子进行翻身时可以偷偷控制玩具的开关。比如孩子每次用手拍完玩具后玩具会发出声音,那么再次引导孩子翻身时可以偷偷将音乐开关关掉,当孩子发现拍完玩具后没声音后,大家可以鼓励孩子试试翻到另一次拍玩具,并在把玩具放在孩子另一侧的过程中偷偷将音乐开关打开,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孩子的兴趣。
不过,采用引导物引导孩子训练的方法适用于简单的动作训练(翻身、勾腿),对于相对较难的训练动作实施起来也会较为困难。因此,大家也需要根据训练内容来调整训练方式或在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
比如在训练跪趴时,大家可以在孩子前方(孩子趴下后能够拿到的距离)放几个(比如要做10次就放10个小球)小球,大家可以坐在孩子身后用腿压住孩子的小腿,在辅助孩子的同时,让孩子逐一将小球拿回来,并在拿回小球时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
第二阶段
随着孩子年龄、运动能力、认知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会逐渐形成、对于感兴趣事物的关注时间也会增加。在这一阶段,当孩子沉浸在感兴趣的事物上时或独自进行游戏时让孩子进行训练,孩子极大几率会出现不好的情绪或不配合的情况,又或是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批评孩子(尤其是大家带有负面情绪时),会让孩子出现逃避或反抗心理,从而表现出不配合训练的问题。
因此,在这一阶段,大家要做的是稳定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要保持耐心与鼓励的态度,尽量不要责骂孩子,逐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对于错误行为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或惩罚),并在生活中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要给予孩子娱乐的时间,在生活中逐渐为孩子建立规矩(如生活作息,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训练、什么时候玩耍等)。
第三阶段
孩子在少年、青少年时期会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了自尊心(要面子),普遍会对他人的批评表现出不满,相对喜欢得到肯定或鼓励。对此大家可以延续第二阶段的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从而获得孩子的信任,并对孩子明确训练目标。
只有获得孩子的信任,才能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能更好的去引导孩子进行训练,比如动作应该怎么做,目标是什么等都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并在过程中多给予孩子鼓励,对于孩子做的不错的地方要给予肯定。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如何提升孩子在训练时的主动性与配合度的分享,不过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大家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酌情参考,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老师的意见。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