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孤独症孩子常会要求事物处于有序的样子,甚至会拒绝改变,由此就形成了一些固执不变的行为,如玩具摆放的位置、走固定的路线等。那么对于孩子的刻板行为,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干预呢?我们整理了一些建议与方法,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参考。
其实,大部分孤独症孩子不懂得事物变化的作用、意义与规律,也不明白变动后将发生什么,所以孩子会拒绝变化,当出现变化时会让孩子难以接受,甚至会出现大哭大闹、尖叫等不良行为。
对此,我们在决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预时,应着重干预孩子那种令人难以接受,甚至是讨厌的严重的行为。而对于那些对于环境、他人没有影响的行为(要求事物的摆放位置等),我们可以选择不对孩子进行过多的干预。
而我们想要达到目的,就需要在过分刻板和太少结构化二者之间,做出合适的选择。生活中拒绝配合孩子刻板僵硬的行为,帮助孩子把生活安排得有秩序、有模式,让孩子了解到在这一活动后是什么内容,让孩子有所准备,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逐渐尝试进行变化。
在干预方法方面,我们可以尝试塑性改变的方法与培养孩子适应变化规则的训练。前者简单来说就是在生活中,我们在每一天都有意识地从不同方面进行一点改变,如课程的安排、时间与内容的变化、家中家具饰品的摆放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逐渐适应这些常规变化。
后者,则是在生活中多安排孩子感兴趣,甚至会积极主动参与的建设性活动。又或是用一种新鲜的生活常规去代替僵硬不变的常规。
另外,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干预时,我们除了要保持耐心外,还需要与所有家庭成员统一意见,坚持底线,要始终一致地不允许孩子继续那种会带来诸多不便于日常生活的行为。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