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鹿童康复中心
导航
阳光鹿童康复中心
搜索
关闭导航

儿童干预丨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

在孤独症孩子的康复干预中,该如何通过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来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呢?本次,我们就带大家来了解如何通过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来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酌情参考。

 

儿童干预丨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这一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可以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来培养自我效能感。

 

 

增加成功的体验

自我效能感作为孤独症孩子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能的主观判断,并不是凭空想,而是孩子通过多次亲身经历某一同类行为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在生活、学习中,我们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合他/她的行动目标。

 

微信截图_20221227162113.png

 

我们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目标的设定要与孩子能力相匹配,同时目标的设定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需要随着孩子的完成情况而适时发生改变。通过多次成功的体验就会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增加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是一种间接经验,其所强调的是榜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的效能评价不应只根据单个榜样的行为表现进行,而应该多创设机会,让孤独症孩子有大量的机会观察到与自己情况相似的孩子所获得的成就。

 

微信截图_20221227162446.png

 

个人的成败容易被人们认为不具典型性,而当多数人做出同样的成就时则对于孩子来说颇具说服力。

 

 

增加说服力

我们在通过言语对孩子进行教导、引导时,要注意言语劝导与孩子的能力是否匹配(言语是否切合实际、孩子是否能够理解言语等),而为了增加说服力,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行为目标和标准,列举出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事例,利用榜样示范制造效果等方式。

 

微信截图_20221227162425.png

 

言语说服信息的效能价值取决于其是否切合实际。现实化的言语说服因可以激发孩子的动机水平而使行动易于成功,孩子在这种说服内容基础上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也会提升。但不切实际的言语说服不仅会使说服者失去威信,还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的全部内容,家长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考,必要时建议家长们可以请教专业康复老师的建议。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

北京阳光鹿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120236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