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等待意识,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也会对孩子的社交有所帮助。那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等待意识呢?在这里,我们准备了一些方法与相关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针对孤独症孩子等待意识的培养,家长们可以从生活中的自然情景入手,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干预。例如,在吃饭时,家长在给予食物与餐具的同时,对孩子说“等”,让孩子等待,直到家长说“开始”,孩子才开始吃饭。
在前期,家长在给予孩子食物与餐具时,可以将食物放在孩子看得到拿不到的地方,在等待结束后立即将食物给到孩子。另外,让孩子等待的时长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而定,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再逐渐提升等待时长。
同样对于给孩子的指令,也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与理解能力而定。当孩子认知与理解能力较弱时,家长给到孩子的指令一定要简洁,就比如“等”。而随着孩子认知与理解能力的提升,再逐渐增加指令的复杂程度,直到转变为正常的交流,如“宝贝等一等”“我们等爸爸来了再吃”等等。
其次,在生活中,家长们还可以多与孩子进行一些轮流制的游戏。例如抽积木,家长与孩子轮流抽积木,当到家长时,家长可以故意“犹豫”一会,让孩子稍作等待,之后再抽积木,让孩子继续。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还可以带孩子进行“红绿灯”活动。前期家长们需要教导孩子看到红灯要停下来,等待绿灯后才能继续走,并准备不同的红灯与绿灯提示卡。之后家长们就可以在孩子玩耍或是带孩子外出时带孩子练习(泛化)。
例如,家长和孩子在玩玩具车,这时家长就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红灯、绿灯提示卡,将孩子带入情境,由孩子控制玩具车,然后家长来出示红灯提示卡与绿灯提示卡,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等待。又或是在散步时,家长也可以带孩子进行练习。当孩子掌握后,家长们带孩子外出时还可以在真正的红绿灯下,带孩子进行泛化练习。
最后,要与家长们强调的是,在孩子等待的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保持与孩子的眼神接触。同时对于孩子可以等待的时间,家长们也要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掌握。孩子每次练习时等待时长的增加幅度也不宜过大,如孩子可以等待5秒,那么之后再练习时,家长们可以将等待时间延长到6秒。
另外,由于等候和时间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在前期家长们可以通过视觉或实物帮助孩子理解相关概念,如使用视觉提示卡与沙漏、闹钟等定时器。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