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了解到有很多家长都有着一样的困惑:“我们教孩子说话,但孩子却进步不大甚至没有进步,这是为什么呀?”对于这个问题,我在这里有一些小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家长们。
通常我们家长在教孩子语言时,都会希望在教孩子语言的同时对该事物也能有认知,或是教孩子一些我们家长觉得重要的事物、事情相关的词汇。
这样并不是不好,而是没有考虑到孩子自身的兴趣与能力。如此以往,我们家长的教学有时就会成为以家长为中心的单项行为,孩子融入不进去或是会抗拒,导致孩子的进步不明显甚至没有进步。
那么该如何改善呢?在这里我有2点小建议
1、从孩子的兴趣入手
例如:孩子正在玩自己的玩具,而我们家长想要通过识图游戏来教孩子语言。这时我们家长可以询问孩子我们来看看这里都有什么好不好呀?然后观察孩子是否会答应参与到游戏中,如果答应参与那么家长就可以在识图游戏过程中教孩子语言。
如果孩子对我们家长的询问反应并不好,然后接着去玩自己的玩具,那我们家长的教学就可以在孩子的玩具上入手,教孩子一些关于玩具相关的词汇。如我们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其他玩具的名字,或是教孩子一些与玩具有联系的词汇。
比如:孩子在玩毛绒兔子,家长就可以问“宝贝,这是兔子吗”、“兔子爱吃什么呀”、“兔子害怕什么呀”等等。
注意:如果孩子只顾得玩,不理家长时,我们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当下的动态。比如孩子在玩玩具车时,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行为,并对孩子说:“宝宝拿着黄色的车车”。并且要注意孩子的语言发育水平,不要说孩子目前无法理解的太难的句子。
2、教学难度
例如:我们家长教一个目前还只能说单字的孩子说“妈妈玩积木”这样的三词句。孩子会因为太难而无法理解,因此无法习得语言。这样的教学对孩子来说难度就过大了。
这里建议家长们要关注“孩子当下的语言”,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在玩玩具车的孩子说“车车”,我们家长就重复“车车”,而这个“车车”就是“孩子当下的语言”。
这样既有机会复习孩子自己说过的话,还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和我们家长在一起,也会让孩子还想说得更好。在整个过程中要将主导权从我们家长慢慢转移到孩子,从我们家长先做出反应,孩子跟着做出反应,转变到孩子先做出反应,我们家长跟着做出反应,保证孩子的主动性。
另外,孩子的语言发育是喃语期→单词→两词句→三词句……这样的趋势。我们家长在掌握孩子当下的语言水平之后,可以试着把孩子说的话提高一个等级。例如,单词到两词句的儿童,当孩子一边主动说“车车”,一边拿着车的时候,我们可以继续说“开车”。
总的来说,建议我们家长在教孩子时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选择适合孩子现阶段可以理解的词汇,避免对孩子来说难度过大的教学,逐步的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