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无论是在近期WHO发布的ICD-11还是在几年前发布的DSM-5中,皆表示刻板行为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他们刻板、一成不变、不知变通,他们是无明显目的的、不变的、以固定频率反复重复的、无任何功能效果的简单行为,如常常用一种方式说话、做事、吃饭、甚至是玩耍。
但孤独症孩子的刻板真的很叫人抓狂!生活中所有的事情按照一个顺序发生,中间若“稍有偏差”,都会引发孩子强烈的情感冲突。甚至严重时还会推搡父母发泄不满,用伤害自己的行为来表示自己的沮丧。
孩子的刻板行为总是让家长无可奈何、手足无措,教会孩子学会干预刻板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一环,并且还要放到最重要的级别来干预!那么今天和家长们探讨一下孩子的刻板行为问题,6种方法让孩子不再受“刻板行为”左右,做自己的主人。
1、锻炼孩子
锻炼孩子接受生活中的种种变化的能力,这一点可以从提升孩子对于“得不到”的耐受力开始。
等到孩子适应了这些小小的变化后,我们逐渐延长切入变化的时间,孩子应对变化的能力也会相应得以提高。
2、提高孩子学习能力
随着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他从原有的能力进阶到更高的水平,他的表现会像更大的孩子,那些幼稚无趣的行为就会自然减少。
3、从“一”到多
孩子在生活中通常会有多个刻板行为。父母要做的不是所有行为一把抓,而是从攻克一个刻板行为开始,待孩子的接受性、弹性增强之后,逐渐过渡到干预多个甚至是全部刻板行为。
在干预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接触到生活中的变化,从最初被迫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到逐渐适应所有意料之外的安排。随着孩子应对变化能力的提升,越干预越容易。
4、尽量让孩子有事可做
将孩子的时间都安排起来,减少孩子无事可做的时间,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孩子没有时间去做所谓的刻板行为,同时将这些碎片时间很好的利用起来,可以用来训练孩子的配合和一些能力的提高。
5、用孩子喜欢的事情来代替
有些行为,确实不雅甚至危险,最好能在行为发生前就将其代替掉。如有些孩子喜欢抓人眼镜,当有带眼镜的人出现时,要在孩子注意到眼镜前,就先安排他去玩喜欢的玩具,或者看喜欢的图书等,让他忘记“抓眼镜”这回事。
6、预防大于干预
孤独症孩子的干预之所以是全生命周期的,就在于他们的各种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千万别以为把目前孩子的刻板行为“矫正”好了,孩子就再也不会出现刻板问题了。
一定要随时注意孩子是否有新的刻板行为出现,以便在刻板还没有严惩之时就及时预防与干预,把所有问题都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省时、省力、省情绪的。
对待孩子的刻板行为,父母一定要及时干预,而且不能让步,一旦让步,将来可能会不可收拾!
结语:
刻板行为是无意识的习惯性行为。它没有目的性,但却呈现出比较“精确”的节奏规律,并且表现出机械感、仪式感,孩子在适应了这种无意义的节奏后如果刻板行为突然中断,有些孩子会大哭大叫,非常不适应。这就是需要训练的地方,专业的康复训练机构会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能力水平、智力水平、认知方式等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通过训练和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力的提高,进而使一些刻板行为得到有效的缓解。
阳光鹿童康复专家介绍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