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障碍患儿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龄健康的小朋友,行动不便。患儿应有专人守护,做好日常防护,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日常防护的最终目的是:使儿童的各项生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或代偿,重建部分肢体功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运动障碍患儿要想做好日常防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防护因素:
一、造成运动障碍患儿发生跌伤的原因有哪些?
人体姿势的稳定性需要依靠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功能的协调下,一致完成,扰乱这一功能系统的任一环节、任一因素,都能破坏人体内在的稳定性。
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运动障碍患儿的平衡性、稳定性差,易发生跌伤,分析原因如下:
1、患儿自身因素:
①运动障碍患儿由于运动功能障碍,姿势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差,常常表现出异的常姿势,是由于身体重心快速移动,平衡反应无法做出有效的调节来防止身体倾倒。
头部和侧方的保护性伸展反应不充分,跌倒后也无法做出头部保护反应,因此绝大多数患儿均为头面部跌伤(多为局部软组织损伤或挫裂伤)。
②部分运动障碍患儿存在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认知觉障碍,影响大脑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当患儿在动态应答时(如站立、行走、体位转换),如前方出现障碍物或异常情况,因不能判断或及时躲开而致跌伤。
③运动障碍患儿合并继发性癫痫或伴有焦虑、紧张的表现,临床上会予抗癫痫药物及镇静、降低肌张力药物等,药物的副作用均会影响到患儿的精神行为活动等,增加了跌伤的发生。
④患儿双下肢股四头肌力量差,当训练时间较长时易产生疲劳而导致患儿跌伤。
2、家长因素:
①开展家庭训练时,家长不能客观评价患儿目前的能力和运动能,期望值过高。
②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患儿病情有所改善,在日常生活中,对患儿的保护意识减弱,增加了跌伤的可能。
③家长对医务人员的警示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自认为能够很好的保护患儿,疏忽时便会发生意外。
3、环境因素:
①通道障碍,不利于完成日常生活的动作。
②缺乏相关辅助设施,例如:洗浴室无扶手,洗手间无坐便器等。
③训练器械边缘锐利、突出或有棱角,训练时缺乏相应的保护和防护措施。
二、怎样避免运动障碍患儿跌伤
①加强对家长及2岁以上患儿的安全教育,提高对各种安全隐患的认识与防范意识。
②正确认识和评估患儿能力,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障碍、不同病情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给以适量的训练和适当的保护措施。
③创造科学、安全、舒适的康复要求环境,例如:适宜的光线、适宜的地面、物品放置合理、物品边缘用海绵绒包裹,进行必要的环境改造和添加必需的辅助设施,例如:洗浴有扶手或采用浴缸,配置坐便器等。
④对有视听障碍及服用特殊药物患者应加强看护。
温馨提示:不同的运动障碍儿童背后的原因不同,需要习得的辅助技能和个性化干预策略也不同,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我们也会针对每个儿童的特点及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和个性化训练。
阳光鹿童也在证实,运动障碍患儿一样可以拥有越来越好的行为管理以及自理自立能力。
阳光鹿童康复专家介绍
扫码关注阳光鹿童公众号
扫码下载小鹿在家App
北京市昌平区阳光鹿童康复中心作为5A级社会组织,专注儿童康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在儿童肢体运动障碍、精神行为障碍、学习认知障碍领域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康复体系。
电话:400 088 7995 /010-80787950 / 18911886927
给我们写信: kids@deerkids.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名流花园综合商务楼